2009年3月27日 星期五

七腳川事件簡述

  甲午戰爭後,光緒二十二年、明治29年(西元一八九六)五月日軍由台東北進花蓮。在太魯閣口發生日人發生強暴太魯閣族少女事件,12月23日隨即引發長達十九年的太魯閣事件。 期間日人強徵阿美族人攻打太魯閣族,其中以七腳川社役使最重。
為了防守太魯閣族人,日本當局構築砂婆礑溪右岸至遮埔頭海岸的「威里隘勇線」,強徵七腳川社壯丁做為隘勇看守隘勇線。而後完成第二條的「巴都蘭隘勇線」更擴大徵調七腳川社眾為軍夫。由於薪資微薄,無法養家,因此多次促請頭目芝克莫督(Komod-Congaw)建議日人提高薪資。當時隘勇以為頭目勾結日人,因而對頭目與日人的壓榨產生不滿,社中隘勇伍長芝魯霧甸(Looh-Putal)召集隘勇19人密謀行動,暗中與太魯閣族巴托蘭番等呼應,企圖先殺頭目、耆老,然後殺害警察官吏反抗日人欺壓。
  明治41(1908)年12月14日,威里、巴都蘭兩條隘勇線的七腳川社隘勇,聯合太魯閣族群的巴都蘭番、木瓜番,襲擊附近分遣所,以及銅文蘭駐在所、加禮宛派出所。這時,七腳川社全社都參與了戰事。
  12月16日,日本大舉反撲,一共派遣步兵三中隊、砲兵二小隊、機槍一分隊,搭乘輪船在花蓮港登陸,日本總督府強力鎮壓,對七腳川部落採取「滅族」政策,殺雞儆猴。18日七腳川戰事結束,七腳川部落被迫歸順,社民被疏散到台東、花蓮等地,原屬於部落的生活區域被收歸國有,闢為日本移民村。戰敗的七腳川社,被迫離鄉背井,流離失所。
發生在三級古蹟吉安慶修院附近七腳川事件到2008年12月即將屆滿一百週年了。
大家應該知道這場發生在花蓮,欺壓百姓的歷史。
  「七腳川」的地名是由南勢阿美族的「Chikasowan社」(知卡宣)的漢字音譯而來,意思是指「柴薪很多的地方」。因為過去在奇萊平原的西南側,也就是今日花蓮吉安鄉太昌村、慶豐村、福興村一帶的山邊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